在产品、服务或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中,我们要面临很多问题。下面的10个例子,或许,你觉得这里面很多情形都似曾相识。如果是这样,别担心,犯错的可不止你一个。
1. 不确定自己想要什么。
通常当有问题产生,营业额突然下降,或市场上意外出现竞争者时,针对产品或服务的创新灵感才会得以萌发。这时,大家提出的首个问题一定是“现在要做什么?”答案就是“让史密斯列个清单出来。”从此时起,很显然,大家所做出的商业决策都无法为创新提供任何帮助。最终,缺乏清晰指向性会使思维陷入混乱,局面变得一团糟。究其根本原因是团队的关注焦点跑偏了,根本不在如何创新上。
2. 我们提出的创意都是相同的。
需要产品或服务创新时,我们习惯着急一大帮子人进行头脑风暴,经过一天漫长的冥思苦想,大家劳累不堪。每次进行头脑风暴的成员都一样(被称为创新小组),但效果却寥寥。和熟悉的同事进行头脑风暴有一定风险:由于非常了解彼此的性格和偏好,很容易对同事提出的创意产生反感。大家都自觉的朝同一个目标快步迈进。最后结果肯定是丝毫没有进展,大家不欢而散。此时,所有成员都会被失败的阴影所笼罩,无人能改变这点。
3. 受困于传统。
每个公司手头都有大量的客户信息,他们定时做市场调查,每天和顾客联系,然而这个过程已经高度程序化了。公司更注重自身当前的市场份额,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产品越来越趋同一致,因为大家都在抄袭对方的成功经验。长此以往,整个市场将被“传统”二字困住,企业会忽略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由于视野狭窄,公司管理会出现盲点,这就为一些竞争对手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会出其不意的占领市场中一席之地,用其他种商品满足一部分正在变化的消费需求。
4. 主导者。
并非每个人都会在头脑风暴中成为主导者,除非旁边有位专业人员进行协调。大多数情况下,主导者要么是性格外向的人,要么是高级经理。这样一来,协调头脑风暴活动就变得异常困难,需要高超的领导技术,特别是经理需要进行总结式发言,而下属全都保持沉默。
5. 消极否定。
进行头脑风暴时,大伙各执一词。毕竟,这才是进行头脑风暴的原因所在,不是吗?实际上,如果仔细听别人发言,你很快就能在脑海中构建出相关的产品概念。但是,新想法一经提出,发言人很可能立刻遭到围攻,例如“这对我们根本没用”,“我们已经试过了”,“上级根本不可能批准这么干”,或者“这根本不可能”。实际上,这么消极否定会扼杀真正的创意,大家会因为害怕被否定而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沉默。
6. 贴了那么多便利贴,我们现在能做什么?
你在头脑风暴中积累了众多的新创意,将便利贴贴了一墙,然后,计划就在某个地方中止了。然后该干什么?好创意也许就在这些便利贴中;但问题是:我们如何在繁杂中理出头绪,选出合适的创意?最后,你只会把这些小纸片统统扔进垃圾桶,头脑风暴真是随时存在翻车的可能。
7. 创意仍未成熟。
头脑风暴顺利完成,创意得以激发,这时我们习惯用华丽夸张的词句来表述自己的想法。小心!这可能是个自设的陷进。诸如此类的表达可能有:“我们要推出一款新型手机应用软件,青少年可借助此软件了解虚拟移动市场的最新潮流”,或“这款产品走完全原创风格,能激发人类心中的原始欲望”。这个阶段产生的创意要么无所不包,要么内容空洞,离最终成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8. 创意被上级腰斩。
创新刚开始,上级就出来干涉。高级主管经常干这种事来重树自身的权威。即便大家以认真的态度面对创新,最有远见的创意也难逃厄运首次即被无情拿下,因为主管认为这项创意和公司毫不相关或者简直不靠谱。然后,相关创新负责人就会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创新不该认真吗?”
9. 研发部门指手画脚。
新产品创意进入研发阶段,我真该恭喜你。自然而然,创意也将受到研发人员的评判。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团队由项目经理统一领导,其成员来自多个部门。他们对产品发展导向有自己的见解,原创意面临被肢解的危险。这也是有益的,在研发过程中将创意进一步完善非常有必要。但结果却往往是这个所谓的创意开始显得越发没有新意,好像是员工为了走捷径而拼凑的。在此过程中,我们很容易犯良莠不分的毛病。
10.受阻于生产线。
在研发过程中,产品的概念会被“出售”给生产线。创新过程的最后步骤就是让产品到达生产线,生产后投入市场。盼望着众人为你的创意喝彩,但结果却是持续的质疑和评论,面对有些质疑,你甚至无法给出答案。自然而然,你会思考,他们提出的是对产品的实际建议,还是自己已经身陷公司公司政治,又或是那老一套的做派:“不是自己的一概说不”。生产线的固有工作量也是受阻的原因之一。员工没时间提出自己的创意,自然也不愿理会那些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别人的创意。如此一来,好创意就会因缺乏内部支持而被长期搁置。
也许,你就受困于以上的十种情景之一。别泄气,受挫的可不止你一人。只要认识到问题,找出方法解决,那么就能走出这些困境。
文章来源:The Innovation Expedition(荷兰)吉斯 · 范 · 伍尔芬 著 仁脉学习技术研发中心 译
欢迎关注及分享,更多文章请识别以下二维码关注“SCMC珂涛”或“SCMsmart"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