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伊始,中国围棋对弈网站出现一名神秘选手“Master”——

 

1月3日先后击败中日韩第一人,柯洁,井山裕太,朴廷桓;

1月4日下午,第54场,胜聂卫平;而后,胜常昊,胜古力。

60胜0负的战绩给我们带来的震撼不止一点点。

 

 

人工智能的成长速度已经又高了一截——人们还在以生物进化的速度理解人工智能,还是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全新的物种。

 

谷歌的野心并不止步于做一个战胜人类的棋类程序。他们宣布,这套人工智能,一旦成熟,将用于灾害预测、医疗健康和机器人等更广阔而复杂的领域。

 

我们现在的位置——充满了弱人工智能的世界弱人工智能是在特定领域等同或者超过人类智能/效率的机器智能。虽然现在的弱人工智能没有威胁我们生存的能力,我们还是要怀着警惕的观点看待正在变得更加庞大和复杂的弱人工智能的生态。每一个弱人工智能的创新,都在给通往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的旅途添砖加瓦。

 

 

而之后呢?

 

智能爆炸,这个话题要变得有点吓人了。这里要引出一个沉重的概念——递归的自我改进。这个概念是这样的:一个运行在特定智能水平的人工智能,比如说脑残人类水平,有自我改进的机制。当它完成一次自我改进后,它比原来更加聪明了,我们假设它到了爱因斯坦水平。而这个时候它继续进行自我改进,然而现在它有了爱因斯坦水平的智能,所以这次改进会比上面一次更加容易,效果也更好。第二次的改进使得他比爱因斯坦还要聪明很多,让它接下来的改进进步更加明显。如此反复,这个强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越长越快,直到它达到了超人工智能的水平——这就是智能爆炸,也是加速回报定律的终极表现。

 

那么,人工智能进入职场的结果是《终结者》,还是陪伴帮助人类的“大白”? 

 

 

人工智能,来临的速度比你想得快

 

人工智能,简称AI,通过模拟人类的思维、意识和行为来完成复杂的工作。它的年龄并不长。

 

1956年,以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为首的年轻科学家聚在一起,共同研究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它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

 

到去年,这个技术才60岁。但就在去年的世界经济论坛报告里,人工智能被预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代表,将在今后五年里,改变商业模式和劳动力市场。

 

现在关于人工智能什么时候能达到人类普遍智能水平还有争议。对于数百位科学家的问卷调查显示他们认为强人工智能出现的中位年份是2040年——距今只有25年。这听起来可能没什么,但是要记住,很多这个领域的思想家认为从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的转化会快得多。

 

这个级别的超级智能不是我们能够理解的,就好像蜜蜂不会理解凯恩斯经济学一样。在我们的语言中,我们把130的智商叫作聪明,把85的智商叫作笨,但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形容12952的智商,人类语言中根本没这个概念。

 

但是我们知道的是,人类对于地球的统治教给我们一个道理——智能就是力量。也就是说,一个超人工智能,一旦被创造出来,将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东西,而所有生物,包括人类,都只能屈居其下——而这一切,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就发生。

 

这样的步步紧逼,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什么新变化?

 

到2025年,科技变革达到新的临界点(也就是奇点)。

 

  • 2021年,首款机械药剂师将在美国登场;

  • 2025年,30%的公司审计工作将由人工智能完成;

  • 2026年,无人驾驶汽车将占美国汽车保有量的10%。

 

现在距离2020年还有3年——3年正好是学习一门技能到在领域内精通并且在业内有竞争力的时间。如果现在能够学习一门人工智能时代的的技能,进入合适的领域,是一个打开全新职业时代的机会。

 

 

在这个环境下,未来的职场会有什么新变化?

 

距离2020还有3年,什么样的职业会受到威胁?

 

1. 蓝领——重复的、标准化程度高的机械性劳动。

 

比如大部分装订装配工作、搬运都已经变成机器劳动。

 

2. 初级白领——规则性、协作关系简单、维度少的智力活动

 

比如银行柜台、高速公路收费站、出纳等。

 

简单来说——规则性强、协作能力低、节点少的职位会被淘汰。被淘汰并不意味着消失,但是意味着这个领域的投入产出比会极低。

 

那么——什么职位会越来越重要?

 

  • 高端技术人才:大数据、人工智能、程序编写者、生物科技等

  • 复杂模式判断者:需要强大的思维逻辑和模糊情景判断能力(政治家、企业管理者、投资人等)

  • 创意工作者:为追求趣味,发掘人类爱好而创作(艺术家、音乐家、导演、作家、演员)

  • 人际服务者:通过深度的人与人互动的服务来工作(高端服务业、高端手工业、厨师、心理咨询师等)

 

什么行业会有新机会?

 

各个行业中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搭接的领域会有新机会。

 

王健林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未来中国最大的机会在服务业——不是传统服务业,而是现代服务业。

 

他认为第一个是娱乐业,在中国经济 7% 的增长速度下,娱乐业的增长连续六年超过40%,未来是很大的空间。

 

第二是体育产业,现在中国只有两三百亿美元,距离美国还有几十倍的增长空间。中国人都在追求健康长寿,体育产业有很大空间。体育营销、体育传媒、体育竞赛等专业缺乏人才。

 

第三是旅游行业,尤其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旅游行业。

 

这三个行业也是典型的人际交往多、需要创意、复杂的行业。

   

对于中高层管理者来说,他们面临下面这些转型:

 

1、视智能机器为同事

 

根据埃森哲的研究,未来几年,机器人可能会成为你团队中的一员。他至少是下面3个角色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他可能会做你的助理、顾问,甚至执行者,要懂得用好这些人。

 

2、专注于判断性工作

 

未来,人工智能能承担越来越多的常规性工作,甚至辅助人们的决策,但它无法开展 “判断性工作”。

 

“判断性工作”是指——在无法获得充分或可靠信息时,如何运用人类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来作出关键的决策。

 

 

3、专注业务—将行政工作交给人工智能

 

今天的管理者花很多时间在协调和管控上,而这部分工作未来很大部分会被人工智能接管。

 

诸如时间安排、资源分配、报告等,未来的管理者应该是业务专家——如设计机构艺术总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科研项目负责人或是管理咨询项目经理等。有专业技能的管理者,会更加受欢迎。

 

4、像设计师和教练一样工作

 

管理者的创造力固然重要,但激发他人创造力,并且整合的能力更重要。